下单:外泌体提取 常见问题

外泌体提取

仪器型号: Particle Metrix :Zetaview-PMX120-Z等


样品要求

原始样本(血清2ml以上、血浆4ml以上、细胞上清20ml以上);提取好的外泌体干冰送样,不要反复冻融;注意:分离exosome前的样品不能加入任何RNA保护剂。

1. 样品类型:常见的样品类型包括细胞培养上清、血液(血浆或血清)、尿液、体液(如脑脊液、腹水、唾液)等。不同的样品类型可能需要不同的预处理方法。

2. 细胞培养条件:

- 细胞生长状态应良好,无污染。

- 使用无外泌体血清以减少血清外泌体的干扰。

- 确保细胞充分培养至对数生长期以保证充足的外泌体分泌。

3. 血液样品:

- 最好使用新鲜血液,或在采血后立即处理以防止血液凝固或溶血。

- 在采集和处理血液样品时应避免外源性污染。

4. 生物安全:

- 遵守生物安全规定,特别是在处理来自特定病原体或具有传染性的材料时。

- 使用一次性手套和一次性尖端器具以减小交叉污染的风险。

5. 体积和浓度:

- 确保样品具有足够的体积以获得足量的外泌体用于后续实验。

- 样品浓度应足够高,以便在外泌体提取前能够准确评估细胞或组织的外泌体分泌水平。

6. 储存条件:

- 对于无法立即提取处理的样品,应在低温(通常为-80°C)保存,以保持外泌体的活性和稳定性。

- 避免反复冻融,因为这可能会破坏外泌体的结构和功能。

7. 避免污染:

- 尽可能排除非外泌体的囊泡、细胞碎片和蛋白质等杂质。

- 使用.22μm滤膜或预冷的离心管过滤去除可能的微粒污染。

8. 预处理:

- 对样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,如离心去除细胞碎片或死细胞。

- 可能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对样品进行稀释或浓缩。

9. 记录和标记:

- 准确记录样品信息,包括样品类型、收集日期、处理步骤和任何可能影响后续分析的因素。

10. 质量控制:

- 定期检查样品质量,如通过检测外泌体特异性标志物(如CD63、CD81、Alix等)来验证外泌体的纯度和完整性。


测试案例
常见问题

1. 提取效率低:

- 提取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,如细胞类型、培养条件和提取方法。可以尝试不同的提取试剂盒或优化提取条件。

2. 外泌体污染:

- 外泌体提取时常伴随蛋白质、细胞碎片等污染物。可增加洗涤步骤,使用超速离心以提高纯度。

3. 外泌体大小不一致:

- 外泌体大小不一可能影响下游实验。通过优化提取条件和使用梯度离心可以提高外泌体的均一性。

4. 外泌体浓度低:

- 低浓度的外泌体可能造成实验操作困难。可以通过浓缩技术如超滤或使用肽段沉淀剂提高外泌体浓度。

5. 外泌体纯度不足:

- 纯度不足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。利用大小排除色谱(SEC)或免疫亲和层析(IAC)等技术提高纯度。

6. 外泌体稳定性问题:

- 在储存和处理过程中外泌体可能会失去活性。需要在低温和无菌条件下操作,并使用适当的缓冲液进行稳定。

7. 外泌体表面标志物丢失:

- 标志物如CD63、CD81等丢失会影响外泌体的鉴定。采用温和的提取条件以减少蛋白质脱落。

8. 外泌体内部成分损失:

- 某些外泌体内部成分可能在提取过程中释放出来。使用更温和的提取条件和快速操作可减少损失。

9. 外泌体的计算与定量:

- 准确计算和定量外泌体的数量和大小十分重要。常使用纳米粒子追踪分析(NTA)和动态光散射(DLS)等技术。

10. 提取成本高:

- 部分试剂和设备成本很高。选择合适的经济型替代品,并优化操作流程以降低成本。

11. 外泌体鉴定困难:

- 外泌体与其他类型的囊泡在大小和组成上有相似之处,难以区分。使用免疫印记(WB)、流式细胞术及电子显微镜等技术进行鉴定。

12. 提取结果重复性差:

- 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对于研究至关重要。优化提取过程和标准化操作步骤,确保结果的可重复性。


科研岛官方顾问

联系客服

18909690575

公众号

常见问题

Top